【政策报告】鄢丰敏:俄乌战争之下的俄欧能源博弈及对中国的影响
2022-09-27 国际关系研究
摘要:自2月24日俄罗斯宣布对乌克兰发动“特别军事行动”以来,战火已持续半年有余。在过去几个月,由欧盟与俄罗斯在能源方面的制裁与反制裁引发的欧洲天然气供应的紧张局面,让能源危机成为关注的中心。9月初,俄罗斯完全停止通过“北溪1号”(Nord Stream 1)管道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紧接着受此次能源危机影响最严重的国家德国宣布,在俄罗斯逐渐削减供气量的情况下仍比原计划提前一个月完成了10月份的天然气储存目标,并与邻国达成能源双边协议,计划在10月份达到过冬需要的95%的储气量——这意味着欧洲的能源危机在一定程度上暂时得到了缓解。同时,乌克兰发动反攻夺回部分领土,俄罗斯继而放弃之前在乌克兰只攻击军用设施的交战原则,对乌克兰民用基础设施热电站发动导弹袭击,正面战场又重回关注焦点。
9月21日,普京发表电视讲话,加强核威胁并宣布“部分动员令”,试图在重大失利后重整攻势,这也意味着战争会继续僵持并存在升级的重大风险。那么,这次“闪电突袭”行动究竟还会持续多久?最终会以什么方式结束?哪一方能坚持到最后?从俄方来说,关键是看它的经济能支撑多久;从乌克兰这一方来说,棋手不动,棋子本身是难动的,乌克兰能坚持到什么时候要看美国期望达成的目标还有欧洲支持乌克兰的持续性。因此,想要分析这场能源博弈对中国带来的影响,我们需要持续关注以下几个问题:即将到来的冬季会不会成为冲突的关键节点?俄欧的能源博弈将怎样影响战争的走向?在当前局势下,欧洲和俄罗斯在经济外交方面的选择让中国面临怎样的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