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6日,我院课题组召开“中国式现代化与前海改革创新研讨会暨研究成果发布会”。会上正式发布了《中国式现代化与前海改革创新》研究报告,主要观点将在我院网站和“大湾区评论”公众号陆续发布。现将课题负责人、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教授所作的序言予以发布,以飨读者。
重磅发布:《中国式现代化与前海改革创新》研究报告
研究背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前海的改革创新实践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十八大以来,前海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指示批示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以全方位风险防控为底线、以可复制可推厂为基本要求,全面深入推进合作区和自贸区建设各项改革任务,坚持“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这一总定位和基本路径,形成了以投资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事中事后监管、法治建设、人才管理、体制机制和党的建设为核心的改革创新前海实践。通过改革创新,前海成为了在我国总体经济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中速发展背景下,实现高质量、高速度发展的区域典范。提炼总结前海改革创新经验是要形成兼顾国内与国外、局部与全局、特殊性与普遍性、当前与长远的区域发展理论和改革创新方法论,进一步引领前海在“双区建设”中发挥战略引擎作用,为国内其他经济功能区超常规发展提供借鉴。同时通过讲述前海改革创新故事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提供更多翔实可信、生动形象的案例。在此背景下,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受前海管理局的委托,承担了“中国式现代化与前海改革创新”项目研究工作。项目组对中国式现代化对前海提出哪些新要求?前海能够为中国式现代化带来哪些新启发?前海可以为丰富中国式现代化做出哪些新贡献?等一系列问题展开深入研究。
成果发布
2023年12月26日,我院课题组召开“中国式现代化与前海改革创新研讨会暨研究成果发布会”,课题执笔人——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客座教授、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王达就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基础和实践逻辑做了主题报告;各子课题负责人分别从前海改革的基本理念、政策框架、成绩与问题、经验与启示、国别比较以及未来展望等视角,对项目研究的最终成果进行了介绍。本次研讨会正式发布了《中国式现代化与前海改革创新》研究报告,主要观点将在我院网站和“大湾区评论”公众号陆续发布。现将课题负责人、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教授所作的序言予以发布,以飨读者。
《中国式现代化与前海改革创新》序
202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为下一阶段中国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背景下解析前海的改革和发展是有一定难度的。首先,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与前海改革的关系,需要我们在宏观愿景和微观实践这二者之间建立起逻辑关系,这需要理论上和思想上的突破;其次,前海特区成立十余年来,在众多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如何讲好“前海故事”,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精心的设计。面面俱到和有所遗漏都是不合适的,“流水账”式的展示改革“成绩单”或者抽象地讲述改革理念和创新的价值,也是缺乏新意的。在前海管理局的协助下,我们查阅了大量内部文件资料,并进行了走访调研和实地考察。在这一过程中,这项研究的框架体系逐渐明朗,研究逻辑也清晰起来。我把自己近年来对中国发展的一些理论思考,以及对粤港澳大湾区改革创新的近距离观察,融入到了这项研究中。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四十余年的历程,取得的成就无疑是举世瞩目的。改革和开放是推动中国发展的重要动力,这已经成为“常识”。但据我观察,近年来中国对于改革的共识却趋于弱化,即无论是地方官员还是老百姓,对于什么是改革这个基本问题缺乏一致性的认识。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初,最先解决的就是思想认识问题,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用“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这种易于理解的“大白话”迅速凝聚了改革的共识,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也就是说,能够解除束缚生产力发展阻碍的变化才叫改革。反观当前,尽管改革是各级政府文件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但对于如何推进改革?却越来越缺乏共识。或者说,什么样的改变才能够实现经济的发展?这一问题越来越难以回答。党的二十大提出,要通过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2023年初,广东省也召开了高质量发展动员大会,要求广东省做全国高质量发展的表率。但问题是,什么是高质量发展?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些基本的问题还是没有回答。这和我们研究前海改革是高度相关的,我们必须说清楚:前海的改革如何体现了高质量发展以及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
我对这一问题的理解是:“前海模式”是高质量发展的“新三大法宝”——改革、开放、创新在南粤大地的生动实践;前海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最有代表性、最具典型意义的鲜活案例。“新三大法宝”是我对中国下一阶段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一问题给出的政策建议,并在多个场合进行过阐述。大体而言,在传统意义上,投资(主要是效率相对低下的固定资产投资)、出口和消费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但目前来看,这三驾马车的动能逐渐减弱,中国很难再依靠他们实现高质量的发展。从中国自身的历史经验以及国际经验上来看,中国需要依靠“改革、开放、创新”这“新三大法宝”,构建起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三大系统:人才与科教系统、开放的企业系统以及开放的金融系统。这三大系统的构建至关重要,因为这是中国能否走出“中等技术陷阱”,进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中等技术陷阱”是我提出的另一个概念,简单地说,一个经济体从低度发展到中等收入水平可以借助从发达经济体扩散而来的技术而实现,但很难通过单纯的技术扩散来实现从中等收入到发达经济体的跨越。也就是说,一个经济体如果不具备从0到1的原创性技术创新能力,是无法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的。从供应链、产业链以及价值链等维度看,中国目前的技术大体上正处于中等技术水平。走出“中等技术陷阱”和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们认为,只有以“新三大法宝”构建起三大系统,才能够实现这一目标。这就是我们理解“前海模式”的逻辑,即前海的实践都是改革、开放、创新的生动演绎;“前海模式”是用“新三大法宝”创造中国经济发展新模式的探索。
如果说“新三大法宝”是我们理解“前海模式”的理论框架,那么我们研究的主要结论或者说政策建议是什么呢?那就是前海应当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中国版的“地域嵌入型世界级经济平台”。这也是我提出的另一个概念,所谓“地域嵌入型世界经济平台”,就是通过营造区域经济、知识和规则一体化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环境,对世界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形成吸引力和向心力,推动区域优势产业完全嵌入全球生产链,从而保持技术持续升级的世界级经济平台。从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具有数个大规模“地域嵌入型世界级经济平台”的经济发展空间格局,是发达国家保持其经济先进性和竞争力的关键。比如美国的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和波士顿湾区、日本东京湾区等,这些平台通过创造和提供一系列条件,每年都吸引着世界上最优质的资本、优质的技术、高端的人才为其所用。前海的开放,其目标应当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具有自身特质的产业链,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优质生产要素汇聚于此。为此,我们也将全球主要的地域嵌入型世界级经济平台进行了比较,并提出了前海下一阶段改革、开放和创新的战略方向。
为了更好地呈现我们的研究成果,我借鉴国际通用的政策研究逻辑,提出了“理念—政策—效果—经验—比较—展望”这一写作思路,分别对应六个章节。具体来看,我们首先对“前海模式”的源起进行了梳理,并在这一章确立了项目研究的框架,尤其是提出了解读前海的三个基本问题:为什么是前海?前海是什么?以及前海有何启示?旨在开宗名义,点明全文研究的目标与意义。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前海改革的政策体系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从“三位一体”的政策架构,到法定机构治理政策的演变,再到现代服务业发展政策、司法改革政策、城市建设政策以及区域协同规则衔接政策等等,对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出台的关于前海改革的政策,做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归纳和梳理,为评价前海改革的效果做了铺垫。此后便是客观地呈现前海改革所取得成绩以及“前海模式”的意义与价值。这部分是本项目研究的主体,也是我们着墨最多之处。我们主要从大湾区融合发展、现代服务业体系构建、司法体系改革和营商环境塑造、国际化城市建设以及开放条件下党的建设等视角,力求展现前海十余年来改革、开放与创新的全景。为了更好地突出“前海模式”的特色,我们还进行了内外两个维度的比较研究:对内,将前海、横琴以及南沙这三大平台进行了对比;对外,将前海与纽约、旧金山以及东京湾区等主要的世界级经济平台进行了比较,以更加全面地展示前海的成绩与不足。最后,我们展望了前海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推动前海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构想。
如何理解“前海模式”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前海的改革和发展仍然在路上,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也处于“现在进行时”,我们对于“前海模式”及其与中国式现代化关系的理解,也是阶段性的。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关注前海的改革,关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与启示。写好中国高质量发展这篇锦绣文章,以“前海模式”破题,以中国式现代化目标的全面实现收尾。我们期待着那一天的早日到来。
是为序。
郑永年
2023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