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发展之上的监管才是真正的监管,基于发展之上的安全才是真正的安全。
郑永年:人工智能,超越“核武器”的“人造上帝”
2024.10.16
今天,人类已然步入“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时代。尽管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内涵与外延仍在不断被诠释,但人工智能势必成为这场革命的核心驱动力。同时,以人工智能为基石的经济形态正在重构国际秩序。可以预见,中美两国在此领域的角逐或将决定未来国际社会的格局。
在此背景下,郑永年教授对当前人工智能领域的国际竞争格局以及中美两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差异与合作空间进行详细阐述。他提出警告,与被置于“仓库”的核武器不同,人工智能已经构成了人类生活的环境,将成为超越“核武器”的“人造上帝”。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核武器”威慑下的冷和平秩序正在形成,合作还是冲突,不仅是中美两国的利益,更是世界秩序的利益。
郑永年指出,中美人工智能发展差距仍在加大,过度监管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要统筹好发展与监管、发展与安全之间的关系,必须确立一个正确的观念,即发展是硬道理,不发展是最大的不安全。他强调,“基于发展之上的监管才是真正的监管,基于发展之上的安全才是真正的安全”。
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展会现场拍摄的特斯拉机器。| 图源:新华社
近代以来,国际秩序并非一成不变,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国际秩序。马克思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经济形态,就会有什么样的政治秩序。实际上,在国际层面也是如此。在每一个历史阶段,占据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决定了国际秩序的形态。在农业社会,鉴于生产力水平较低,经济能够满足基本生存需求已属不易。这种情况也反映在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中,人类靠自然原因(事故和衰老)、灾难(战争、瘟疫及各类饥荒)、道德限制和罪恶(杀婴、谋杀、节育)等因素来解决人口的过度增长问题。在国际层面,帝国出现。随着土地和人口成为帝国生存的要素,帝国也形成了以陆地为核心的地缘政治秩序。
进入商业贸易时代之后,贸易,尤其是通过海洋的远程贸易成为最重要的经济基础,交通要道便是国际秩序的经济基础。进入工业化时代以来,海洋贸易、工业制造品和能源成为国际秩序的基础。进入信息时代以来,信息成为国际秩序的要素。而今天,人类开始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尽管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被定义,但人工智能注定成为这次工业革命的核心。
人工智能领域竞争正在重塑国际秩序
毫无疑问,基于人工智能之上的经济形态正在重塑国际秩序。旧的国际秩序正在解体,新的国际秩序必然来临,其基础便是基于人工智能之上的新经济形态。因此,不难理解,今天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核心无疑是人工智能,而核心中的核心便是中美两国之间的竞争。可以预见,中美两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基本上决定了未来世界秩序。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美两国关系是今天世界秩序的两根支柱。今天,尽管俄乌战争和以巴冲突依然在进行,但还没有引发人们所担心的世界大战,背后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中美两国没有发生直接的冲突。可以想见,如果在俄乌战争中,中国采取“选边站”的政策,无论是选择俄罗斯还是选择乌克兰,那么世界大战早就降临了。尽管美国一直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所谓“中国和俄罗斯轴心”的对华认知战,但美国决策者心里明白中国的“不选边站”的立场。
然而,中美之间的竞争态势从侧面反映出现存国际秩序摇摇欲坠,全球各国(包括中美两国)在应对日益增多的国际挑战时感到力不从心、无能为力,这一现象的核心原因在于中美两国的竞争过度,而合作则相对不足。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美之间在人工智能领域是冲突还是合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世界秩序。秩序既可以来自冲突,也可以来自合作。对我们来说,要回答的问题是:如果冲突,这种秩序会是怎样的?如果合作,这种秩序又会是怎样的?
可以预见,如果中美关系选择“冲突”,未来的世界秩序可能会向美苏冷战“核威慑平衡”式的危险秩序演进——只不过这次是以两国的“人工智能技术相互构成潜在毁灭性威胁”的方式。反之,如果双方选择“合作”,人类便有机会利用人工智能为社会带来福祉,同时建立起有效风险管理和安全保障的国际新秩序。
帕兰提尔技术公司首席执行官卡普在2024慕安会上。| 图源:慕尼黑安全会议官网
人工智能——超越“核武器”的
“人造上帝”
在这方面,我们不得不重复一下基辛格先生生前给我们留下的智慧和忠告(实际上是警告)。基辛格先生认为今天和未来,中美之间围绕着人工智能的谈判犹如冷战期间美苏之间围绕着核武器的谈判。长达半个世纪的美苏冷战秩序是一个核威慑下的冷和平秩序。根据我的理解,基辛格先生看到了人工智能对国家间关系或者国际关系的重要性,并认为:如果中美这两个全球最大的人工智能国家无法携手合作,那么不仅对中美两国而且对整个世界都可能产生毁灭性的影响。
什么是核武器威慑下的冷和平秩序?这个秩序有几个显著的特征。第一,这是一个分裂的秩序,即拥有核武器的双方或者双方阵营之间互相对立,双方之间少有交往,甚至没有交往。第二,拥有核武器的双方不会发生直接的冲突,至多进行一些代理人战争。第三,拥有核武器的一方不会遭到侵略或者攻击。第四,拥有核武的国家互相了解如何应用核武器。就技术而言,控制核武器的运用比较简单,因为人们知道核武器是什么样子、原理是什么、制造这些武器的难度有多大。
正因为核武器具有这些特征,越来越多的国家,无论大小,都试图发展成为拥核国家,一方面以威胁没有核武器的国家,另一方面以免遭外来的威胁。同时,国际社会也发展出了类似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那样的机制来管控核风险。
不过,也应当强调的是,自核武器发明以来,人类迄今依然生活在其阴影之下。人类依旧生活在核武器时代,危险并没有消除,只不过是各国政府之间通过一系列协议有效阻止了核武器的使用。尽管这已经是一项巨大的成就,但严峻的挑战依然存在。
俄乌战争发生以来,现存的核威慑理论已经遭遇到巨大的挑战。尽管俄罗斯与拥有核武器的北约之间进行着代理人战争,但双方都小心翼翼地试探着对方的心理。对美国为首的北约来说,既要通过这场战争“拖垮”俄罗斯,但又不能让俄罗斯找到任何使用核武器的理由。俄罗斯是否会使用战略核武器始终是北约所担忧的。这方面,美西方国家一直在打认知战,先发制人,让俄罗斯找不到任何使用战略核武器的借口。但是,乌克兰侵略俄罗斯本土的事实使得之前“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不会遭遇侵略”的理论假设无效。实际上,核威慑下的常规战争已经成为今天国际政治的常态。
比较而言,人工智能远较核武器复杂。核武器就是一个武器,放在那边,可以用来威慑他国。自其问世以来,只有美国在日本投过两枚核弹。尽管大国间持续就核武库规模进行讨论,透明度难以完全实现,但各国对彼此的基本情况大致有所了解。此外,不仅核大国已明确表明其对核武器使用的立场,而且如前所述,国际社会也已建立了相应的监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