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地发挥大湾区现有优势,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区域融合发展?这就需要大湾区进行“智慧”整合,并针对全球、国家和地方的新情况展开政策创新。在此背景下,由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中心(CCS)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国际事务研究院(IIA)联合主办的“粤港澳大湾区政策创新:‘双循环’战略下的区域融合发展”主题研讨会于11月5日在香港中文大学康本国际学术园成功举行,就大湾区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重要政策展开了深入讨论。本文内容为研讨会纪要的第二部分。
2022-12-15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通过顺畅联通的“双循环”,提升发展的自主性、可持续性和韧性。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最具活力和最国际化的地区之一,是“双循环”的重要衔接带。在回顾近年实践的基础上,如何更好地发挥大湾区现有优势,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区域融合发展?这就需要大湾区进行“智慧”整合,并针对全球、国家和地方的新情况展开政策创新。
2022-12-12
2022年11月30日12时13分,中国前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于上海逝世,享年96岁。江泽民同志是卓越的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杰出领导者,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江泽民同志去世后,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发布了《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对江泽民同志予以高度评价。江泽民时代是当代中国发展转型的重要时代。在中国面临巨变和转型之际,他为中国留下的遗产也是三代共产党人的奋斗成果结晶。
2022-12-01
2022年11月17-18日,百川论坛——“第二届中国外部环境的变化与评估:如何实现亚洲的持续和平?”2022研讨会在深圳召开。论坛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主办,邀请了来自国内外著名学者、各领域专家、资深政策研究人员,聚焦“亚洲和平”这一主题,共同评估当前国际环境的变化,探讨如何构建可能且可行的维持亚洲和平的新秩序。本文内容由郑永年教授在论坛上的开幕致辞整理而成。
2022-11-21
11月3日,“2022年海洋合作与治理论坛”在海南三亚举办。本届论坛由中国南海研究院、中国-东南亚南海研究中心和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来自20多个国家的政要、官员、专家学者、驻华使节及境内外媒体代表500余人线上线下参加。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在论坛开幕式上发表视频演讲。本文由IIA学术编辑组根据郑永年教授在论坛上的发言整理和扩充而成。
2022-11-10
导读 · 2022.09.02
8月26日,郑永年教授在中新广州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实施两周年论坛上发表题为《广州发展新格局与知识城的未来》的演讲。本文由IIA学术编辑组根据演讲速记整理而成。
2022-09-03
导读 · 2022.08.22
郑永年教授在8月16日的第十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上,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分析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产业创新高地的重要性及大湾区如何建设这样的新高地。本文内容由IIA学术编辑组根据郑教授在会上的发言整理而成。
2022-08-22
导读 · 2022.08.02
据台媒报道,美国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一行于北京时间8月2日晚间到达台北。佩洛西窜访台湾,新一轮台海危机显现,中美的紧张关系又一次站在了风口浪尖。我们该如何应对美国制造的危机?本文内容根据IIA研究小组和郑永年教授的讨论整理而成。
2022-08-02
导读 · 2022.5.18
乌克兰战事爆发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对俄罗斯动用了有着“金融核弹”之称的制裁条款——将俄罗斯金融机构剔除出“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系统(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s,简称SWIFT)。SWIFT制裁实施以来,全球范围内的讨论和争议不绝于耳。有观点认为,美元体系可能会受到影响,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Ⅲ”的讨论备受瞩目。SWIFT制裁为什么会被冠以“金融核弹”之名?西方集团对俄罗斯动用这一“非常规武器”,对俄罗斯经济产生了何种冲击?从长期来看,又将对全球经济尤其是国际货币体系产生什么影响?这对中国而言,又意味着什么?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构成了本文的逻辑主线。
2022-05-18
来源:GCCS微信公众号
5月25日下午,由深圳智库联盟、深圳市决策咨询委员会联合主办的2021智库峰会在深圳人才研修院举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院长郑永年教授就中国目前的智库发展现状进行了批判性的思考,提出未来智库建设应当回归基本事实,回归基本科学,回归理性。本文为郑教授发言摘要。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智库对一个国家来说是很重要的。刚才主持人说深圳的发展进入一个黄金时期,智库的发展也要赶上。的确如此。智库跟思想、智慧、知识有关系,思想肯定是要由不同的观点碰撞而生的。我一直在做智库和政策研究,今天想扮演一个智库的批评者,要反思我们如何办好智库。这种反思对未来的智库建设我觉得是非常有必要的。
2021-06-03
来源:GCCS微信公众号
2021年4月26日下午,华南理工大学举办华园讲坛第48讲之“党史学习教育”系列专题报告会,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院长郑永年教授应邀作题为“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化”专题报告。本文整理自郑教授的报告发言。
在目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国未来往哪里走的关键是看中国共产党往哪里走。如果要研究中国共产党往哪里走,我们就要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大家开展党史教育学习的深刻原因。
2021-05-17
来源:GCCS微信公众号
本文主要整理自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讲座教授、人文社科学院代行院长、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院长郑永年教授于2021年4月7日到上海交通大学做题为“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的现代性”的专题报告。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政与经”。
经验地说,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存在,不仅没有过时,反而为中国带来越来越大的现代性。
2021-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