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2023全球可持续发展论坛在深圳举行。本次论坛邀请到了联合国前副秘书长、“一带一路”绿色发展联盟副主席Erik Solheim,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副主席Mohan Munasinghe等专家学者共聚一堂,探讨低碳转型与创新科技新思路。
2023-08-22
本文由IIA学术编辑组整理自柏思德教授(Kjeld Erik Brødsgaard)于百川论坛——“政党与现代化:中国与世界”2023研讨会上的演讲。柏思德教授主要从北欧的政党与政府模式、北欧所面临的移民问题、北欧福利制度等方面阐述了他对北欧政党政治与现代化的看法。
2023-08-15
导读 · 2023.08.14
在2023年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开发者大会上,郑永年教授分享了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深刻观察和思考。郑永年教授对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提出了九条建议。这九条建议不仅仅是对长三角一体化有重要意义,也对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内其他的区域一体化建设有借鉴意义。
二十大所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就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是一个“五位一体”的现代化定义。在我研究现代化数十年的经验中,从来没有发现人们对现代化做过如此系统、立体和综合式的定义。这个定义也是迄今为止对现代化最高标准的定义。
2023-08-14
导读 · 2023.08.04
共同富裕是一个有挑战性的话题,一方面从理论上怎么解释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涵和背后的理论机理,另一方面在实践中怎么选择更加有效的路径来推进共同富裕。在7月29日百川论坛——“政党与现代化:中国与世界”2023研讨会上,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李实就如何理解共同富裕、如何实现共同富裕两大问题展开探讨。本文由IIA学术编辑组整理自李实教授的演讲。
2023-08-04
导读 · 2023.08.03
张占斌教授主要从意义、理论特征、中国政党特点以及回应时代问题等方面阐述了他对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自主知识体系的看法。本文由IIA学术编辑组整理自张教授于7月29日在百川论坛——“政党与现代化:中国与世界”2023研讨会上的演讲。
2023-08-03
导读 · 2023.08.01
7月29-30日,百川论坛——“政党与现代化:中国与世界2023研讨会”在深圳举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致开幕辞,并对“政党与现代化”这一主题提出三点看法。郑教授指出,政党在中国并不是其中一种社会制度,而是超越所有社会制度的顶层结构。就功能或者责任来说,政党不仅仅是治理,而且更是发展。以下为郑教授致辞全文。
2023-08-01
在当代政治生活中,政党几乎是所有现代民族国家的政治核心,承担着组织社会、凝聚共识、产生领袖、治理国家等重要责任。然而,当前越来越多国家陷入了治理危机,其中最核心的就是政党的治理危机。一方面,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政党,在嫁接西方模式后面临体制转型危机,无法寻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无法同时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可持续的社会稳定以及可持续的制度支撑和领导(即“三个可持续”)。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作为“另一种选择”,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学习、参考的样本。面对这一现状,我们必须重新认识不同的政党模式,才能更准确地理解与政党发展紧密相关的多样化的现代化路径,为包括中国式现代化在内的各种类型的现代化提供学理支撑与政策经验。
2023-07-30
当今世界正处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科技创新正在重塑国际权力结构并成为国际战略竞争的核心。在此背景下,美国推出了“全政府”对华科技竞争战略,旨在综合使用经济、政治、外交、军事、信息战等各种手段赢得与中国的战略竞争。中美科技关系的变化对全球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面临重构,中国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与安全面临挑战。
2023-07-07
导读 · 2023.6.26
随着国际地缘政治博弈与国家安全泛化愈发明显,中资企业在海外遇到的投资风险和政治干预愈发频繁。“全球法治观察”专栏 密切关注中资企业跨境并购风险,曾就中资企业在美国市场进行跨境并购的安全审查、反垄断执法、司法诉讼等风险进行详细分析。
出海并购的中国企业不仅在美国市场前路险阻,在欧洲市场的风险也徒增。近日,意大利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动用“黄金权力”规则,明确限制中国化工对早年收购的倍耐力公司行使大股东权利。本文追溯了意大利“黄金权力”规则相关的法令历史衍变,解构了意政府对外资收购交易的限制范围从初定的国防与安全、能源、交通、通信等行业,扩展到了基础设施、军民两用技术、生产要素供给、媒体等诸多行业。特别是,意政府对中资企业限制范围扩大与欧盟出台的第2019/452号条例密不可分。
2023-06-26
导读 · 2023.6.25
6月14日,全球人权治理高端论坛在北京举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李书磊出席开幕式,宣读习近平主席贺信并发表主旨演讲。
论坛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外交部和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共同主办,以“平等、合作、发展:《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通过30周年与全球人权治理”为主题,来自近百个国家和包括联合国机构在内的国际组织的300余位中外嘉宾,围绕主题,积极交流,坦诚对话,为推动全球人权事业发展贡献真知灼见。
2023-06-25
2023年4月22-23日,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国际事务研究院暨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主办的百川论坛—— “第二届中国政治经济学理论与实践:中国式现代化与高水平对外开放”2023研讨会在深圳前海圆满落幕。
2023-04-26
近代以来,西方国家率先实现了现代化,但这并不说明西方现代化之外不存在其他方式的现代化。近年来,中国通过不断的探索实践,找到了建立在中华文明、中华文化和中国国情之上的现代化方式与路径。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华文明从来不是依靠对外扩张而发展,而是通过商贸交流和文明对话实现的。这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所在,并不是要取代其他国家的现代化形式,而是向其他国家提供了西方式现代化之外的价值创造选择。因此,中国式现代化为国际和平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内部基础,也为正在追求现代化的国家和地区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样本。
2023-04-23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在哪里?
大变局会对中国的继续现代化带来哪些
机遇和挑战?
中国如何于变局之中开创新局?
郑永年教授重磅新作《大汇合与大分流:大变局下的中国现代化》近日将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深刻解析了世界大变局下的中国现代化面临的巨大挑战和机遇,带领读者认清世界局势,把握发展机遇。
01-《大汇合与大分流:大变局下的中国现代化》
2023-04-20
产业政策在学术界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过去四十多年来,中国从计划经济渐进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产业政策在这个转变过程里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学术界对我国产业政策的功过得失展开了广泛讨论,对产业政策的作用方式和效果也进行了反思。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发展模式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未来中国的产业政策转型的方向在哪里?如何才能跟上新形势,使中国经济实现创新驱动型的可持续包容性的高质量发展?这些问题需要以科学理性的思考来寻求正确的答案。
与此同时,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二战后建立起的西方秩序正在解体,世界格局从单极走向多元。西方主导的国际自由经济秩序面临各种挑战,贫富差距导致社会不满情绪蔓延,各国民粹主义开始崛起。国际政治经济各领域的合作与竞争关系对各国产业政策的影响更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因此,我们不但需要对中国内部社会经济环境进行深入考察,同时也要全面系统地评估国际环境及世界主要经济体在产业政策方面的重大变化,从而为中国未来产业政策的战略方向提供依据。
2023-03-31